当前位置:pr老域名出售-玉米号历史一次官员选拔中,张昌仪为何把所有姓薛的都录取了呢?
一次官员选拔中,张昌仪为何把所有姓薛的都录取了呢?
2022-06-20

武则天当政时期,男宠张易之、张昌宗兄弟权倾朝野,他们的弟弟张昌仪是洛阳令,走门路请别人办私事,没有人敢不听从。

据《资治通鉴》记载,张昌仪有一次上早朝,一位姓薛的候补官员向他行贿求官,给了张50两黄金及一份个人简历。张昌仪收下贿金,将其简历交给负责选用官员的天官侍郎张锡,要张锡给其任命职务。几天后,张锡不慎将简历丢失,赶忙去问张昌仪所嘱求职者之名,张昌仪骂曰:“办不了事的家伙!我也记不得他的名字了,只知他姓薛,回去查到候补官员中有姓薛的,给个官就是了。”张锡找出所有登记了的候补官员档案,竟有六十多名薛姓候补官员,由于无法分辨究竟是哪位,就将他们全部安排了职务。

按照规定,唐朝的科举考试分礼部考试和吏部考试。先进行礼部考试,考试合格者,即取得为官资格(候补官员),成为官员的后备军,但还不是官。要想真正成为官员,还须通过吏部的考试。笔试、口试结束后,根据考试成绩,并结合官员的品德、才能等诸多素质,予以综合评定品级,然后才正式授予官职。许多士子一辈子都过不了吏部考试,就一辈子都是候补待选官员的身份。

可见,这六十多名薛姓候补官员一举甩掉“候补”帽子正式做官,带有极大的偶然性、突发性和戏剧性,恐怕连他们自己做梦都不曾梦到过。

其实,在专制政体下,在人治社会里,官场上发生这种偶然性、突发性和戏剧性的事件并不奇怪。这是因为,虽然朝廷有官员选拔制度和官员任命制度,但在当权者眼里,可那只不过是一种拿来给老百姓看样子的摆设而已。一个人能否真正跻身热烘烘的官场,并不在于他的能力有多强,水平有多高,而取决于有没有“官二代”那样的背景和后台,有没有“富二代”那样的经济实力。一个既非“官二代”又非“富二代”的平头百姓,要获得正式做官的机会,就得靠偶然,靠意外,靠撞大运,靠戏剧性的事件,一如上述六十多名薛姓候补官员被全部一次性安排了职务。

由此看来,这些薛姓候补官员“被正式”,看似偶然,实则必然;看似突发,实则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