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pr老域名出售-玉米号科技2017 年,你欠了多少钱?
2017 年,你欠了多少钱?
2022-05-22

在微信上,2018 年的来到有三大标志,一是各大微信群里噼里啪啦的红包,二是满屏的 18 岁,三是支付宝 2017 年度账单。

那天一早,支付宝发来推送:「过完今天,让 2017 彻底翻篇。」

在没还完花呗借呗、腾讯微利贷、信用卡之前,2017 年怎么翻篇?!

果然,下面点赞最高的一条回复是:「翻篇的意思是 2017 的花呗不用还了?(微笑)(微笑)」

很大一群人,左脚跨进了 2018,可右脚还滞留在 2017。

信贷习惯的 3 年崛起

马圆,25 岁,住在回龙观,在一家中关村创业公司做UI,收入刚刚破万,咬咬牙也能买件 Off-White。

马圆回想第一次「借钱」消费,是在 2014 年的双 11 狂欢节。

购物车里的一副耳机,天猫显示可以分期。这对于还是学生的马圆来说,是莫大的福音:一千多的耳机,分 12 期,每月少一顿聚餐就行了。

这一年,还有很多的人和马圆一样,也享受到了分期购物服务。

2014 年 2 月,京东推出京东白条,用户用白条购买京东网产品,分期支付贷款及利息,分期可达24 个月,授信额度最高有 1.5 万元。

同年 7 月,天猫推出类似业务「天猫分期购」,由蚂蚁微贷联合天猫开发。

这是中国消费信贷的一个分水岭。

之前,中国的信贷消费主要是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等公司在做,以房贷、车贷为主。

而小额消费产品的信贷在中国始终没搞起来,很多人可能已经忘了没有花呗的时代小额消费信贷是什么——就是信用卡啊。

那个时代,办信用卡的摊子摆在小区里,摆在广场上,摆在校园里。没卡的不办,办了的不用,用了当月还成为了当时中国信用消费的基本形态。

这真是让银行烦死的一群客户,新用户拓展不出来,拓展出来的用户没有价值。

信用卡业务的主要盈利模式有利息收入,年费收入,商户回佣收入,取现费等。利息——你在免息期内还不分期,是没有的;年费——为了竞争,大多数都免了;商户回用佣——为了促销也免了;取现——中国人很少有习惯直接从信用卡取现。

在余额宝这种便捷的 T+0 理财产品出来之后就更可怕了,信用卡用户白赊银行的钱,自己的工资在余额宝里多趟一个月。结果就是,中国所有银行都在发信用卡,但据说除了招行之外,所有银行的这块业务都亏损。

电商巨头们在迅速崛起后,顺势推出消费信贷类产品(如京东白条),直接面对上亿网购用户,刺激消费。

另一边是愈加年轻化的消费群体,其消费观念已悄然发生改变,开始接受负债消费这种形式。

这些互联网玩家就像鲶鱼一般,搅活了整个信贷市场。终于,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迎来爆发。

艾瑞咨询数据显示,2013 年,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仅为 60 亿元,2014 年则突破183.2 亿元,增长了快十倍。

2015 年 4 月,蚂蚁花呗正式上线,覆盖淘宝和天猫绝大部分商家,并陆续拓展至其他电商平台。

阿里如此不遗余力地推广花呗,甚至将淘宝默认付款选项设置为花呗,原因有二。 一方面,消费信贷能提升消费者购买力和购物转化率。花呗对买家而言,就像是一张无需绑定的虚拟信用卡。下单、付款,一气呵成,十分匹配冲动性购物行为。

另一方面,就是分期,比起信用卡的分期要打电话来说,花呗分期实在太方便了。三下五除二就把年轻人买不起的五位数产品降成了四位数,四位数降成了三位数,冲动消费更痛快。

而上文提到了,分期才是信贷消费赚钱的大头,中国的信用卡死就死在没人分期上。一旦开始分期,就不再是用户薅金融机构的羊毛,而是金融机构收用户的钱。

在占领 80% 的线上购物平台之后,花呗开始逐步落地生活缴费、商超购物等线下场景。

花呗付款随机立减、花呗交电费水费、花呗买机票住酒店……信贷消费一步步渗透到我们衣食住行各个领域。

久而久之,你发现每个月发薪水的第一动作不再是转到余额宝里赚钱,而是要先把上月的花呗还清。

信用卡真是时代的眼泪。由于微信无法分享本站内容,可将网站文章通过QQ或脸书及推特分享。